【安全宣传】火场如何逃生?手把手教你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遭遇火灾如何逃生?

火场逃生要“躲火避烟”

躲火只是第一步

防烟也是保命关键

火灾求生一定要冷静判断、正确应对

⬇⬇⬇

火场生死抉择:

等救援or闯火线?

观察火源和烟气位置

若火灾发生在自己的房间内,且火源明确,首先使用灭火器或消防栓尝试扑灭火源。一旦无法处理请立即逃生,逃生后记得关上住户门,以及楼梯间的防火门。

若火灾发生在其他楼层或公共区域,开门逃生前要先触摸门把手或门锁是否发烫,查看门缝是否有烟气渗入。如果入户门发热、有烟气渗入,说明外部火势已经较大,不要贸然冲出去。

逃生指南

逃生过程中,尽量走楼梯安全通道,不要坐电梯。

逃生时注意随手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隔烟隔火,阻止火势蔓延。

许多火灾中的伤亡是由有毒烟气造成,因此如遇烟气层较低,逃生时尽量低姿弯腰,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开烟气。

固守待援指南

若门把手或门锁温度很高或开门有浓烟,应退守待援。此时,可用衣物、床单等堵住门缝,泼水降温防烟。

拨打119报警,说清被困楼层、房间等重要信息,可在窗口位置通过手电、挥舞衣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延伸阅读:

在进行消防安全自查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常见的隐患:

一、消防设施问题:

(一)灭火器:灭火器作为建筑内最普遍最便捷的灭火设施,常见的隐患包括:

1.压力不足:灭火器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喷射,通常由泄漏或长期未维护引起。

2.过期失效:灭火器有使用期限,过期后内部的灭火剂可能失效,影响灭火效果。

3.损坏或腐蚀:灭火器罐体或部件可能因撞击、腐蚀等损坏,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4.喷嘴堵塞:喷嘴可能被灰尘、杂物堵塞,影响灭火剂的喷射。

5.保险销缺失或损坏:保险销丢失或损坏可能导致灭火器意外启动或无法正常使用。

6.软管老化:软管可能因老化、裂纹或硬化而破裂,影响灭火剂喷射

7.未定期检查: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能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8.放置不当:灭火器被遮挡、放置在不便取用的位置,或长期暴露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影响使用和寿命。

9.标签不清:灭火器标签模糊或脱落,可能导致无法识别类型和使用方法。

10.操作不熟练:相关人员未接受培训,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正确操作灭火器。

11.类型不匹配:灭火器类型与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不匹配,影响灭火效果。

(二)室内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作为建筑内最为重要的消防设施,常见的隐患包括:

1.设备损坏:消火栓箱体、水带、水枪、阀门等部件因老化或外力受损,影响正常使用。

2.水带老化:水带长期未更换或维护不当,可能出现裂纹、破损、硬化等问题,导致漏水或破裂。

3.水压不足:供水系统问题可能导致水压不足,影响灭火效果。

4.堵塞:管道或喷嘴可能因杂物、锈蚀等堵塞,导致水流不畅或无法出水。

5.阀门故障:阀门锈蚀或损坏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影响使用。

6.标识不清:消火栓位置标识不清晰或被遮挡,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找到。

7.遮挡或占用:消火栓被物品遮挡或占用、人为圈占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8.维护不足:缺乏定期检查、保养和测试,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9.配件缺失:水带、水枪等配件丢失或未及时补充,影响使用。

10.环境问题:消火栓周围环境恶劣,如积水、腐蚀性气体等,可能加速设备老化或损坏。

11.操作不熟练:相关人员未接受培训,紧急情况下无法正确操作消火栓。

12.未定期试水:长期未试水可能导致管道内水质恶化或堵塞。

(三)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是是最为重要的消防设施之一,常见的隐患有:

1.被遮挡或埋压:消火栓被绿植、杂物或其他障碍物遮挡,影响使用;消火栓被泥土、垃圾等埋压,难以快速找到和操作。

2.损坏或锈蚀:消火栓阀门、接口等部件锈蚀或损坏,无法正常开启或连接水带;消火栓外壳破损,影响内部部件的保护。

3.水压不足或无水:消火栓供水管道水压不足,无法满足灭火需求;消火栓管道堵塞或阀门关闭,导致无水可用。

4.标识不清或缺失:消火栓位置未设置明显标识,难以快速定位;标识牌损坏或褪色,无法清晰辨认。

5.安装不规范:消火栓安装位置不符合规范,距离建筑物过近或过远。消火栓未设置排水设施,冬季易冻裂;未设置防护装置,导致消火栓被撞坏。

6.维护不到位: 未定期检查、保养消火栓,导致部件老化或失效;未及时清理消火栓周围的杂物。

7.非法占用或破坏:消火栓被非法用于非消防用途(如绿化浇水、洗车等);消火栓遭到人为破坏,如盗窃零部件或故意损坏。

(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内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隐患问题包括:

1.供水问题,水源不足或水压过低及供水管道堵塞或阀门关闭影响水流供应导致喷水灭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2.喷头问题,喷头被油漆、灰尘或其他杂物覆盖,影响喷水效果,喷头安装方向错误或位置不合理,无法覆盖保护区域,喷头损坏或老化,导致漏水或无法正常开启。

3.管道问题,管道锈蚀、破裂或连接处松动,导致漏水或水压不足,管道未设置防冻措施,冬季可能冻裂。

4.报警阀组问题,报警阀组故障,无法正常启动或发出警报,报警阀组未定期测试,导致功能失效。

5.控制系统问题,控制柜电源故障或未接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控制系统未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影响及时响应。

6.维护不到位,未定期检查、测试和维护系统,导致部件老化或失效,未及时清理管道内的杂物或水垢,影响水流畅通。

7.设计或安装问题,系统设计不符合规范,如喷头间距过大或保护范围不足,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导致系统性能不达标。

8.环境问题,保护区域内堆放杂物,影响喷头喷水效果,高温或潮湿环境导致设备腐蚀或损坏。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探测器问题,探测器(烟感、温感等)被灰尘、油漆或其他杂物覆盖,导致灵敏度下降或误报;探测器安装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探测火灾;探测器老化或损坏,无法正常报警;探测器保护罩未摘取,导致探测器无法正常工作。

2.报警控制器问题,控制器电源故障或未接通,导致系统无法工作,控制器显示屏或按键故障,影响操作和状态监控;控制器未定期测试,导致功能失效。

3.线路问题,线路老化、破损或连接松动,导致信号传输中断;线路未采取屏蔽措施,易受电磁干扰;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存在短路或断路风险。

4.联动设备问题,系统未与消防设备(如喷淋系统、排烟系统等)有效联动,影响火灾响应;联动设备故障或未定期测试,导致无法正常启动;维护不到位,未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探测器及控制器,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未及时更换电池或备用电源,导致断电时系统无法工作。

6.设计或安装问题,系统设计不合理,如探测器数量不足或覆盖范围不够;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导致系统性能不达标。

7.环境干扰,探测器周围环境干扰(如油烟、蒸汽、灰尘等)导致误报或漏报;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导致设备损坏。

8.人为因素,系统被擅自关闭或屏蔽,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导致误操作或维护不当。

(六)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重要设施,常见的隐患问题包括:

1.电源问题,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如蓄电池)失效或电量不足,断电时无法正常工作;电源线路故障或未接通,导致设备无法运行。

2.设备损坏或老化:灯具或标志牌损坏、亮度不足,无法起到照明或指示作用;设备老化,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

3.安装位置问题:疏散指示标志安装位置不合理,如高度不合理、被遮挡或距离疏散路线过远,难以辨认;应急照明灯具安装位置不当,无法有效照亮疏散通道。

4.维护不到位:未定期检查、测试和维护设备,导致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未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或标志牌。

5.设计问题: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数量不足,无法覆盖整个疏散区域;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标志牌尺寸过小或亮度不足。

6.环境干扰:疏散指示标志被广告牌、装饰物或其他物品遮挡,影响可见性;应急照明灯具被杂物遮挡,无法有效照明。

7.人为因素:设备被擅自拆除或关闭,导致紧急情况下无法使用;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导致维护或操作不当。

8.标志内容不清晰:标志牌上的指示箭头、文字或图形不清晰,容易引起误解;标志牌褪色或污损,难以辨认。

二、疏散通道问题

疏散通道作为建筑内人员疏散的通道,它的畅通在紧急情况下,对人员的疏散及灭火救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疏散通道常见的隐患包括:

1.堵塞或占用:疏散通道被杂物、设备等堵塞,或临时占用,影响人员快速撤离。

2.标识不清:疏散指示标志不清晰、损坏或缺失,导致人员无法识别逃生方向。

3.照明不足:应急照明失效或亮度不足,在断电或烟雾环境下影响人员撤离。

4.门锁或障碍:疏散通道的门被锁住或设有障碍物,阻碍人员通行。

5.宽度不足:疏散通道宽度不符合安全标准,可能导致拥堵,延缓撤离速度。

6.地面问题:地面湿滑、不平或有障碍物,增加摔倒风险。

7.防火门故障:防火门损坏、无法正常关闭或密封不严,影响防火隔烟效果。

8.通风不良:通道内通风不畅,火灾时烟雾积聚,影响能见度和呼吸。

9.未定期检查:未定期检查维护疏散通道,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10.出口不畅:疏散出口被锁、堵塞或设计不合理,影响人员快速撤离。

11.材料不防火:通道内使用易燃材料装修,火灾时可能加剧火势蔓延。

12.缺乏演练:未定期组织疏散演练,人员不熟悉逃生路线和程序。

13.高度不足:通道高度不符合标准,影响人员通行,尤其是携带装备的救援人员。

14.未设置防烟分区:未设置有效的防烟分区,火灾时烟雾可能迅速扩散,影响逃生。

三、电气火灾隐患

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占比非常大,电气线路常见的电气隐患包括:

1.电线老化:电线绝缘层老化、破损,可能导致短路、漏电或火灾。

2.过载:电路负载超过设计容量,导致电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3.短路:电线绝缘损坏或接线错误导致短路,可能引发火灾或设备损坏。

4.漏电:电器或线路绝缘损坏导致漏电,可能引发触电或火灾。

5.接线不规范:接线松动、裸露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增加短路、火灾或触电风险。

6.电器设备故障:设备老化、损坏或维护不当,可能导致过热、短路或火灾。

7.配电箱问题:配电箱内线路杂乱、保护装置失效或未按规定安装,增加电气事故风险。

8.私拉乱接:未经许可私拉电线或随意接线,可能导致过载、短路或触电。

9.插座过载:插座连接过多电器,导致过载,可能引发火灾。

10.电气设备靠近易燃物:电器设备靠近易燃材料,可能引发火灾。

11.未定期检查维护:未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和设备,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12.使用不合格电器:使用假冒伪劣或不合格电器产品,增加电气事故风险。

13.电气设备散热不良:设备散热不良导致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四、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当

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存不当:未分类储存,不同性质的易燃易爆物品混存,可能引发化学反应,导致火灾或爆炸;超量储存,储存量超过安全规定,增加事故风险;储存环境不良,储存场所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可能引发物品自燃或爆炸。

2.防火间距不足: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场所与其他建筑物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足,火灾时可能迅速蔓延。

3.消防设施不完善:缺乏消防设备,储存场所未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消防设备失效,消防设备未定期检查维护,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4.电气设备不符合要求:储存场所内的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可能引发火花,导致火灾或爆炸。

5.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或使用非防爆工具,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未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备,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服、防爆鞋等防护装备,可能引发静电火花。

6.标识不清: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场所的警示标识不清晰或缺失,可能导致人员误操作或忽视安全风险。

7.未定期检查维护:未定期检查易燃易爆物品的状态和储存环境,可能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8.运输不当:运输工具不符合要求,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不符合安全要求,可能引发事故;运输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未采取防震、防静电等措施,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9.应急预案缺失:未制定或未定期演练应急预案,事故发生时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应对。

10.人员培训不足:操作人员未接受足够的消防安全培训,可能无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11.通风不良:储存场所通风不良,可能导致易燃气体积聚,增加爆炸风险。

12.静电积聚:未采取防静电措施,可能导致静电积聚,引发火花,导致火灾或爆炸。

五、消防管理问题

作为消防安全的软实力,消防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这方面的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制不落实:责任不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未明确到具体岗位或个人,导致管理不到位;责任人不履职,消防安全责任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制度不健全:缺乏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无章可循;制度执行不力,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格,形同虚设。

3.培训不足:员工培训不足。员工未接受足够的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演练不足,未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员工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正确应对。

4.检查维护不到位:未定期检查,未按规定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设备,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维护不及时,发现隐患后未及时进行维护和整改,导致问题积累。

5.应急预案不完善:预案缺失,未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预案不实用,虽有预案但内容不具体、不实用,无法指导实际应急行动。

6.记录不完整:检查记录不全,消防安全检查记录不完整,无法追溯和管理;整改记录不全,隐患整改记录不完整,无法确保整改到位。

7.外包管理不到位:外包单位管理不严,外包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引发事故;合同约束不足,外包合同中未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导致管理漏洞。

(六)装修材料不符合要求

装修材料中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燃材料:使用易燃材料,如普通泡沫板、塑料壁纸等,火灾时易燃烧并迅速蔓延;未进行防火处理,木材、布料等易燃材料未进行防火处理,增加火灾风险。

2.使用材料燃烧产生有毒烟雾:

材料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如聚氨酯泡沫、PVC等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危及人员安全。

3.防火等级不符:材料防火等级不达标,使用的装修材料防火等级不符合国家标准,无法有效阻燃;未按场所要求选择材料,如公共场所未使用A级防火材料,增加火灾风险。

4.隔断材料不防火:隔断材料易燃,如使用普通玻璃、木质隔断,火灾时无法有效阻隔火势;未使用防火隔断,如未使用防火墙、防火门等,火势可能迅速蔓延。

5.吊顶材料隐患:

吊顶材料易燃,如使用易燃的吊顶材料,火灾时可能迅速燃烧并坍塌;吊顶内线路杂乱,吊顶内电气线路杂乱,可能引发火灾。

6.墙面材料隐患:墙面材料易燃,如使用易燃的墙纸、涂料,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墙面材料不防火,如未使用防火涂料或防火板,无法有效阻燃。

7.地面材料隐患:地面材料易燃,如使用易燃的地毯、地板革,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地面材料不防滑,地面材料在火灾时可能因湿滑增加逃生难度。

8.装饰物隐患:装饰物易燃,如使用易燃的窗帘、挂饰,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装饰物遮挡消防设施,装饰物遮挡灭火器、报警器等,影响使用。

七、其他隐患

除了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隐患: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员工或居民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忽视火灾风险。

2.未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未安排专职或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导致日常管理不到位。

3.夜间或节假日管理松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消防安全管理松懈,可能延误火灾处置。

4.施工期间未采取防火措施:装修或施工期间未采取临时防火措施,可能引发火灾。

5.装修材料不符合防火标准:使用易燃或燃烧后产生有毒气体的装修材料。

6.施工人员未培训:施工人员未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可能违规操作。

7.地下空间:地下商场、车库等场所通风不良,火灾时烟雾积聚,增加逃生难度。

8.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疏散困难,消防设施可能无法覆盖高层区域。

9.消防车道被占用:消防车道被车辆或杂物占用,影响消防车通行,高层建筑扑救场地被占用。

10.周边火灾风险:建筑物周边存在易燃物或火灾高风险场所,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11.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或控制室无人值守,无法及时发现火情等。

消防安全隐患涉及建筑、设施、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为减少隐患,应加强日常检查、维护和培训,确保消防设施完好、疏散通道畅通、人员意识到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安全。

来 源 |央视客户端、国家应急广播等等

编 辑|张 力

责 编|韩娟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南皮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安全宣传】火场如何逃生?手把手教你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