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嘲笑:中国队再度失利世界杯,名额扩至48也无缘,耻辱难掩

国际足联将参赛队伍扩展至48支,尽管放宽了门槛,但中国足球依然未能从中受益,甚至这种扩军似乎不再对中国队构成实际威胁,想要让中国队晋级,难道要等到世界杯名额扩展到190支吗?

回顾过去,距离中国队上次出现在世界杯赛场已近30年。当年,名额稀少出线难度大,而如今,世界杯的门槛显著降低,原本看似触手可及,却依然对我们来说像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过去二十年,国家队和各年龄段青年队曾多次发起冲击,光是针对世界大赛的尝试就多达22次。每次看到年轻球员的表现,总能让人怀有一丝希望,似乎未来充满了光明。然而,这些新鲜血液逐渐长大,却又不知为何,许多球员或消失在赛场,或水平退步。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下滑,有人甚至称如今的国足是“史上最弱”的队伍,虽然这句话让人听着刺耳,但却又充满了无奈。

尽管如此,国足仍有一大批忠实支持者,认为成绩不佳全是教练的责任。以伊万科维奇为例,他的成绩单不容乐观,3胜2平8负,胜率低得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比许多曾被批评的前任教练还要差。虽然他在任期间给了年轻球员许多机会,但即便是这些年轻球员,也难掩整体表现的黯淡。王钰栋等年轻球员确实展现了些许亮点,但个别球员的闪光不足以改变整个团队的无力感。

伊万科维奇自己也承认愿意为失败负责,但看得出,他并非真心觉得自己有错,而是更倾向于希望被解雇,以此逃离这场泥潭。在中国足球的选帅问题上,足协同样难辞其咎,聘请伊万科维奇的决策明显仓促且缺乏深思熟虑。曾经,连里皮这样的世界级名帅也未能将国足带出困境,甚至差点损害了自己的声誉。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便是顶级教练,能否改变中国足球的命运并非完全取决于他们的临场指挥,而是整个体系的问题。

与中国足球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在资源和关注度上都不及中国的国家,却提前锁定了世界杯名额。它的成功经验,是否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启发,或许比简单地分析自己的失败更有价值。

从整个18强赛来看,国足的表现堪称惨淡。9场比赛仅赢2场,失7场,进6球却丢了20球,净胜球倒数第一。这样的数据,无情地揭示了中国队在亚洲足球中的真实水平。多年来,锋线乏力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许多球员在中超的“舒适圈”里踢惯了,比赛阅读能力、临场应变和高强度对抗下的球技,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虽然有声音呼吁提升中超联赛质量,鼓励更多年轻球员走出去,但这项工作难度巨大且充满变数,短期内难以见效。最近火热的“民间苏超”虽然让球迷感受到了足球的快乐,却终究只是业余性质,无法替代职业足球体系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核心作用。

随着伊万科维奇的离开,接下来将迎来新教练。至2027年亚洲杯,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中国足球如何重建,如何挑选高水平的热身对手提升国际排名,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目前94位的国际足联排名,急需避免再次进入“死亡之组”。

不仅仅是成年队,青年队的规划同样至关重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球员,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需要几代足球人的坚持与努力。

接下来,国足还有一场与巴林队的“荣誉之战”。尽管这场比赛的结果不会影响出线,但球员和球迷的复杂心情,无疑将再次被触动。世界杯梦再度破碎,虽让球员们感到残酷,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也是一次重塑自我、重新起步的机会。

然而,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与失望,球迷们不禁要问:下一次,我们还要等多久?中国足球,又将以怎样的面貌,走向下一个十字路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