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郑州市张寨南街出土兽面乳钉纹方鼎的现场模型
1950年,韩维周在郑州近郊的二里岗发现了一处遗址。经过一番调查确定为商代遗址后,1952年10-11月,郭宝钧带领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科院考古所与北大举办的考古培训班,开始了二里岗的第一次正式发掘。[3]随后的两年里,又经过数次发掘后,揭露出了大量商代遗存,还发现了一处战国墓地以及一段夯土墙(后证明为外郭墙)。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出版了《郑州二里岗》一书,整理发表了这两年的发现。[4]
1955年,发现了内城的城墙;1966-71年间,考古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停工;73年发现了宫殿区;74年发现了著名的兽面乳钉纹方鼎。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将1953-85年的发掘工作进行整理,在2001年出版了《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一书。[5]
郑州商城的内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垣周长约6960米,其中东城墙与南城墙越1700米,西城墙长约1870米,北城墙长约1690米。在城墙四周共发现大小不等的缺口11处,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墙的建筑结构,横剖面呈梯形,墙体有“筑城墙”和“护城坡”之分。城墙采用版筑法建筑,建筑之前挖有基槽,墙基宽约20米左右。城墙的夯层非常清晰,厚薄不等。最厚的夯层有20厘米,最薄的为3厘米,一般为8~10厘米,夯筑的非常结实。1992年以来在郑州商城的南城墙与西城墙外又发现了三段夯土墙基,这三段墙基的夯土结构与郑州商城的城墙基本相同,据推测可能是郑州商城的外城墙。
内城东北部发现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是商城的宫殿区。基址上发现夯土台基数十处,面积大的有2000多平方米,小的有100多平方米。在夯土台基上揭露出房基残迹,其中有三座大型房基,应为宫殿建筑基址。其中编号为C8G15的宫殿基东西长超过65米,南北宽13.6米。在夯土基址上清理出两排柱础槽,北排27个,南排残留东边的10个。柱槽底部一般放有1块或2块柱础石,有的柱槽保存有圆木柱痕迹。据推测,这座宫殿基址可能是九重檐顶和有回廊的大殿。在宫殿区内还发现铜簪、玉簪及一些残玉器,这些遗物当是贵族的生活用品。在宫殿区的东北部还发现一个蓄水池,长100米,宽20米。池底用料礓石铺垫,并铺有较规整的青灰色石板。池壁亦铺有料礓石,并用石块加固。其性质估计是宫殿区的用水设施。
郑州商城的城垣之外分布着同时期的许多居住遗址,各种手工业遗址及中小型墓地。城北的紫荆山以北有铸铜和制骨作坊遗址各一处,城西的铭功路一带有制陶作坊遗址,城南的南关外附近也有一处铸铜作坊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