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神经组织对我们决策的影响:人为什么会冲动

04脑部神经组织对我们决策的影响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人人皆知,冲动似乎成了人们最司空见惯却又难以控制的品质。比如冲动消费、路怒症、家暴、体罚学生、过失杀人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冲动助长了情绪所造成的行为。

那么冲动是怎么在我们大脑里形成的呢?这要从情绪脑和思考脑说起。

大脑依据其功能和形状的差异,可以区分为六个部分;按照其发挥的作用意义归为两个大类——情绪脑和思考脑。世界常常给我们出各式各样的选择题,生活赋予我们的情绪知识会帮我们首先排除一些选择,突出另一些选择。比如一个不爱吃鱼的人,当被问起中午吃不吃寿司的时候,他的情绪会帮他做出“不想吃”的选择。所以情绪感受为我们的日常就指明了一定的方向,而逻辑思维在此时可以发挥调节的效果,比如他喜欢的女孩子想去吃寿司,那么即便自己不喜欢吃,也想要陪着她。这就是思考脑在衡量各种条件之后,凌驾于情绪脑做出的决定。

脑部结构图

思考脑正是以这种方式与情绪脑共同参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与一个人“冲动”与否密切相关的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脑部组织——杏仁核。

杏仁核位于脑干顶部、环状边缘系统底部附近,位于脑颅内侧。因为互相联结的样子呈杏仁状,便叫杏仁核。与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近亲——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杏仁核更大一些。

因为杏仁核负责接收不同的信息,不论是听觉、视觉、气味、味道还是内脏的信息,都会传送到杏仁核相应区域。恐怖中会通过渲染奇怪的声音和血腥的画面,达到紧张恐怖的效果,言情小说会强调异性身上独特的香味来传递对方独特的魅力,这些都是通过杏仁核让人感受到的。当我们发生“冲动”行为时,本质是边缘脑的神经中枢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接管大脑其他部分服从其紧急调度。

而这种“神经接管”的现象便发生在杏仁核中。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使得思考脑听命于情绪脑。因此,冲动的人我们劝不住、拦不住,就是因为当事人的大脑空白一片,他变成了一个执行行动命令的“机器人”。在《情商》一书中,对杏仁核还有如下描述:

杏仁核是情绪哨兵,控制着整个大脑。感官(眼睛、耳朵)收到的信号可以通过两条通道传递到杏仁核:一条是通过大脑的丘脑传递到杏仁核,这是一束较大的神经元。另外一条是通过丘脑传递到新皮层,也就是思考脑,然后再传递到杏仁核,这是一束较小的神经元,载有不完全的信息,所以传递的速度较快,比来自新皮层的信息率先达到杏仁核,触发杏仁核在接收全部信号之前作出反应,这种神经回路解释了感性压到理性、情绪失控,然后就后悔的原因。——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

杏仁核的功能太多了,也太重要了。它不但可以用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冲动,还可以通过控制其功能使得我们在工作中重置自己的工作状态。

有一项针对年轻人和年长的人展开的有趣的实验,目的是找出好/坏消息对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不同感受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年轻人面对两种刺激时,杏仁核都会做出活跃的反应(比如好的消息带来幸福感,不好的消息带来冲动感、报复感),而年长的实验对象杏仁核只对积极的刺激有反应。研究的结论就是——这些年长的实验对象之所以对积极的消息有幸福感,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重置了自己的大脑,对负面的信息的带来的影响能更多的克制和忽视,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改变的情况下,他们改善了自己的世界。于是变得不会那么血气方刚、冲动易怒了,而会更多的云淡风轻。

难怪有句话叫“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