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今天的学字时间又到啦。本篇笔记,我们来学甦这个字,这个字可以算得上生僻啦。
开始前,来简单回顾一下上一篇的主要内容:
"钵"字的读音为bō,与"波"字同音。它由"金"和"本"两个部分组成,"金"字旁表示与金属有关,而"本"字则表示根本、本分。在古代,僧人行脚乞食时携带的容器就是"钵",用来盛放食物,象征简朴的生活和对物欲的克制。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钵"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衣钵"一词不仅指僧人的衣物和饭碗,更象征着真传道法、真传观念,表示师傅将毕生所学和精神智慧传承给徒弟。在《说文解字》中,"钵"被解释为食器,形状类似碗,底部平坦,开口略小,通常由陶制成。在日常生活中,"钵"也用来盛放食物,如饭钵、粥钵,或是茶钵用来喝茶,体现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下边正式开始本篇甦字的学习。
“甦”字,读音是sū,和“苏”是同音字,但它俩长得可不一样。“甦”字的部首是“生”,笔画数是12画,。它的结构属于左下包围结构,就像一个大人抱着个小孩,挺形象的。如果你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可以输入“gjqg”或者“gjrg”来找到它。
“甦”字的含义与“苏”相同,主要指“苏醒”或“复活”,用来形容生物从昏迷或死亡状态恢复到生命活动状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甦”字被用来描述人物或事物从死亡或昏迷状态恢复过来的情景,如《聊斋志异》中的例子所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甦”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描述生物的生理状态,也用于比喻社会、文化或道德的复兴和觉醒。
在古代的很多文献中,“甦”字与“苏”字可以互换使用,两者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视为同义词。
例如:
苏,俗作甦。——《集韵》
根据《集韵》的记载,“苏”字的俗体写作“甦”,并且有“息也,死而更生也”的意思。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在《广韵》中,对“蘇”字的解释包含了“息”和“死而更生”两层含义。这里的“息”可以理解为休息或者停止,而“死而更生”则是指生命在死亡之后重新复苏,类似于现代所说的“复活”。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颜氏家训·杂艺》中,提到“更生为苏”,这里的“苏”字,根据古代汉语的解释,有“死而复生”的意思。《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其中《杂艺》一篇主要讨论了各种技艺,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等,并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
由上文诸多例句可看出,在古文中,甦字与我们现在的“苏”一致,表示苏醒、复苏等意思,这一含义从甦的字形构成“更”和“生”也能直观理解。不过在现代,这个字已经被苏所逐渐取代,“甦”成为了一个妥妥的生僻字。
本篇关于甦的学习笔记就简单写这些,如有表述或理解不当,敬请指出。如国对您有用,请给个赞赞支持一下,谢谢。